企業(yè)要聞

重慶市涪陵李渡長江大橋工程結構特點

  • 2006/04/29 15:07:00
  • 來源:中港四航局-gzpcc
  • 作者:
  • 5713次閱讀

重慶市涪陵李渡長江大橋位于涪陵市區(qū)上游李渡鎮(zhèn),設計起點由長江北岸李渡鎮(zhèn)(CK1+178.01)至南岸浦終點(CK2+065.56),全長887.35m,分主橋和引橋。李渡長江大橋北岸接線始于李渡片區(qū)中心道路骨架的交叉點,設置立交與渝涪高速公路相接,南岸采用隧道通過石龍山公園聚云山風景區(qū)與南岸濱江路及長涪高速公路相接進入城區(qū)道路網(wǎng),并通過規(guī)劃公路網(wǎng)與涪陵火車站相接。

該工程按一級城市主干路設計,設計車速60km/h,雙向四車道,全寬22.5m,水上通航凈高大于18m。

本工程主橋橋型結構采用三跨(170+398+170m)雙塔雙索面混凝土梁斜拉橋,引橋位于南岸浦側,為四跨36m等高度混凝土連續(xù)箱梁結構。

斜拉橋主塔采用組合式橋塔,下部是整體箱形塔墩;上部為花瓶狀鋼筋混凝土塔架,上、下兩道橫梁將兩根塔柱聯(lián)成整體,塔柱分為上、中、下三部分,北、南主塔全高分別為173 m、172.5m。 • a、基礎2 斜拉橋塔墩基礎采用人工挖孔樁基礎。南、北塔墩為26根Ф2.0m鉆孔樁。李渡岸人工挖孔樁樁長約30m,南岸浦人工挖孔樁樁長約10m。主墩塔采用四周切角的矩形承臺,平面尺寸29×22m,承臺厚5.5m。 b、主塔墩下部塔墩為等截面的單箱三室空心墩,六邊形結構,順橋向寬度26.0m。標準段橫橋向(上、下游)外側壁厚1.2m,墩頂設3.5m厚的實體段與下塔柱連接。南主墩高33.5m,北主墩高34.0m。 • c、塔柱塔柱由上塔柱、中塔柱和下塔柱組成,下塔柱為四面變坡的變截面單箱單室空心柱,順橋向左右兩側坡度為1:14.52,壁厚1.2m,橫橋向兩塔柱向外傾斜,外側坡度為1:6.5,壁厚1.2m,內側坡度為1:4.45(與外坡同向),壁厚1.2m。塔柱外形尺寸變化由下往上為7.0m×10.00m~4.0m×9.367m,塔柱下端內壁設有3.0m高的大梗肋,作為塔柱與墩實體段連接的剛度變化過渡段。下塔柱高度為39.0m。中塔柱為單箱單室斷面,短邊壁厚1.0m,長邊壁厚0.7m,長邊長度隨著68.86:1的坡度而變化,橫橋向兩塔柱向內傾斜,內外側坡度均為14.52。外形截面尺寸變化由下往上為4.0m×8.81m~4.0m×8.06m,中塔柱高度為53.0m。上塔柱為單箱單室截面空心柱,短邊壁厚1.4m,長邊壁厚0.7m。外形截面尺寸變化由下往上為4.0m×7.81m~4.0m×6.89m,上塔柱高度為47.0m。兩柱平行,柱中心距23.7m。 • d、橫梁塔柱共設上、下兩道橫梁。下橫梁是使橫向成為整體的重要構件,為單室箱梁,上橫梁截面高度為5.0m,寬度為8.6m,下橫梁截面高度為5.0m,寬度為7.4m,頂?shù)装搴透拱搴窬鶠?.8m。 e、主梁斜拉橋主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形式,等高度雙縱梁肋板式斷面,梁頂全寬25.1m,梁肋高2.4m。每個主塔共設2*25對斜拉索,拉索采用扇形布置,索面在主梁上的橫向間距23.7m,順橋向標準索距7.6m。斜拉索采用Ф7高強鍍鋅平行鋼絲束,外設雙層PE護套。

李渡長江大橋為中港第四航務工程局以BOT模式在重慶地區(qū)投資建造的第一項工程, 工程相關方如下: a、 項目業(yè)主--重慶四航建設有限公司 b、 設計單位--中鐵大橋勘察設計院 c、 監(jiān)理單位--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監(jiān)理公司 d、 社會監(jiān)督--重慶市質監(jiān)總站 e、 施工單位--中港四航局第一工程公司該工程計劃于2007年上半年建成通車。